宝山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对策建议

来源:  时间:2019年11月11日 17:10

   【提案编号:8C020  提案者顾旭辉
  近年来,宝山区着力加快老年事业发展,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政策支撑、需求评估、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正在进一步完善,努力满足本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89月底,全区共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337265人,占户籍人口的34.2%。享受各类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超过4.6万人。其中,享受服务补贴和上门服务对象有12500多人;享受居家养老暖人心项目的服务对象138人(特殊优抚对象);享受银龄居家宝项目区、街镇两级补需方惠老政策的直接服务对象约2.5万人;享受老伙伴计划,由1720名低龄老年人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对象有8600人。全区共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家、长者照护之家5家、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27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32个、睦邻互助点29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568个。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32个,可日均提供4452客,其中外送2030客;共有长者照护之家5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家、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27家、睦邻互助点29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568个。享受民政各类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超过4.645万余人。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知晓率还需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及家属对于社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理解局限于家政服务相关政策缺乏了解。民政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政策、社区助餐等服务政策已推行多年,大部分服务对象对相关服务认可度较高,但由于宣传途径较为单一,致使服务未能完全覆盖有需求人群,服务对象存在区域分布的存在不均衡性,仍有不少老年人对服务政策不了解。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从调研数据看,老年人对社区居家照护、助餐的需求程度较高排位靠前,对日间照护机构的需求相对较低程度排位靠后,这与日间照护机构的功能作用未充分发挥存在一定关系。目前全区有25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健齐全,各街镇运营模式及准入门槛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日间照料中心限于服务能力等因素,成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功能主要定位在服务自理老人的休闲、娱乐、休息等实质功能就是以棋牌室、阅览室和午间休息室为内容的老年活动室,对于准入门槛,不同的街镇有不同的标准,尚无法对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康复护理等日间托养服务。当前愿意到部分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老人的数量数不多与预期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功能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的专业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从管理层面来看,第三方机构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标准,各机构的管理水平高低不一,无法充分整合社区原有资源,如充分利用社区休闲场地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集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充分利用社区闲置的人力资源,保障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者的高素质和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人员负责居家养老服务与评估业务的指导和培训、派工、统计、审核考核工作。目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缺乏、流动性大,难以做到全覆盖的日常监管,导致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存在服务时间缩短、服务质量下降的可能性。从服务员层面来看,目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普遍专业化程度低工资报酬低,导致许多专业人士不愿进入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服务人员多为来沪务工,文化程度较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还不够,虽然都经培训获得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资质后上岗,但与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素质还有一定距离,健康照护人员以及医疗护理、康复、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乏。

   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区依托银龄居家宝项目的推行,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主动关爱、紧急援助、走失定位等服务,全方位打造安全宜居的智能养老服务圈,取得了较好成效。但随着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各类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项的智能化服务项目无法满足各层面老年人多样的需求。从访谈情况中也发现,传统的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供需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性正在逐步突显。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养老政策解读,使相关养老政策更具操作性。进一步加强拓展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宣传渠道模式,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确保使各类服务的实现有效覆盖。建议多管齐下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以期实现服务的有效覆盖。一是拓展面上各类宣传渠道。在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发布各种为老服务信息的同时,各街镇居(村)要依托社区通平台、政府微信公众号社区公共电子屏、宣传栏等载体,及时发布、更新相关养老服务政策;二是统一点上宣传模式。在区民政局(老龄办)的统一指导下,各街镇系统梳理区域内养老服务设施、项目、政策等,汇总形成绘制养老地图、编制服务清单等。三是提升为老服务工作人员政策提升为老服务人员的政策专业度健全专业宣传网络。区、镇两级层面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形成区、镇、居(村)、老伙伴计划低龄老年人志愿者四级宣传网络。

   2.进一步落实分类施策,使不同服务对象增强获得感。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的问题,加强对区域老人的需求排摸,形成区域老人需求清单,合理布点设置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等服务设施,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个体差异化,对不同年龄阶段和生活层次的不同老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购买服务、社区集体服务等多样化服务。通过实现服务过程的社会化,服务对象的个性化和服务内容的多样化,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发展。建议将社区食堂纳入公建配套项目。

  3.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使服务人员更符合市场要求。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是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主要是专业化素质较低的就业困难人员的问题,建议:一是提升收入水平。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增强养老护理岗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初期提高补贴力度,吸引更加年轻和专业化的人才进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二是提升专业技能。进一步增强专业化技能培训水平,对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实现养老服务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三是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鼓励有爱心、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在空余时间加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行列。

  4.进一步探索智能养老,使养老服务供给对接更有效。探索智能养老的推行存在基础,要进一步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深度嵌入养老服务,构建全人群覆盖、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管理、全天候响应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提高养老服务供给,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家庭和社区作为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