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邮轮专业人才的培养

来源:  时间:2019年12月09日 19:57

 【提案编号:8C043  提案者苟小军
在全球邮轮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和亚洲邮轮旅游发展凸显的背景下,201110月,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实现正式开港,2012年,国家旅游局批准上海建立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2012年超过新加坡首次成为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2016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超越虹桥机场,成为上海市第二大入境口岸。2017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全年接靠邮轮466次,接待出入境游客291.5万人次,分别约占上海总量的91%98%,约占全国总量的41%59%,继续稳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四。 邮轮产业的国际性和服务的复杂性,相关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旅游,航运,商业文化相结合的管理知识。由于中国的邮轮旅游产业刚刚起步,邮轮旅游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成为制约邮轮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邮轮旅游服务专业化队伍还没有形成规模,在邮轮旅游的规划、经营和管理,豪华邮轮的安全和技术管理,邮轮码头管理,船舶驾驶和设备维护管理,船上餐饮、住宿及娱乐服务等方面,缺少有经验的专业人才。 根据2012中国邮轮经济与城市发展"论坛上,国内众多学者们对国内邮轮旅游人才的需求预测,到2020年将超过30万这个邮轮旅游人才需求数据来估算,我国现开设邮轮服务专业院校有十所,每所院校每年招收100人,那么每年的邮轮人才供应量是1000人,到2020年,邮轮人才需供差异达到26万人。我国邮轮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我国发展邮轮旅游不可忽视的问题。

  鉴此,我们需要加大邮轮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建议如下:

  l、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与高校合作,开设邮轮旅游专业,多形式,多渠道培养邮轮专业人才。 邮轮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经济运行系统,其发展涉及的领域广、环节多,随着中国邮轮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急需培养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国际邮轮人才。政府要充分发挥在邮轮人才培养上的主导作用,积极规划、引导邮轮院校开设邮轮旅游专业,邮轮院校必须明确培养目标,使邮轮人才的培养与世界接轨,避免一窝蜂的重复建设,并创造条件,使邮轮院校与邮轮企业高度融合,形成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快邮轮专业教材的编写步伐。 教师与教材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障,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相关院校可通过组织现有的教师参加各种邮轮行业学术交流、到国际邮轮企业考察调研、挂职锻炼等方式,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也可引进一些具备国际邮轮企业工作经验的专兼职教师。

  3. 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邮轮行业发展的经验,引进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逐步完善相应教育培训的机制、体制,抓好、抓紧对邮轮专业人才的培养。例如: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双元制是指企业和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共同发挥作用。这种模式以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应用人员为目标,将学校同企业、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目的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同时提高学生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德国的双轨制模式使德国能够储备充足的邮轮产业人才,双轨制教学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统一。一般是三年学制,学生前一年半时间充分接受学校的文化知识教育以及专业理论,后一年半时间接受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此种教育体制为德国邮轮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邮轮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视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忽视,学校原有的实践课程都是在校内进行,和实际工作还是有一些差距,应当将实践课 程的授课地点转移至校外实训基地、授课教师由专业的邮轮乘务人员担任,这不仅填补了校内实训条件的缺乏,也更能将教育和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

  5. 学生毕业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协同。 学校的教育体系侧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企业的用人体系则侧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估和考核方面还需融入企业的用人评价标准。学校为企业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选用的标准需要将学校的课程通过标准与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评定标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