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超声诊疗深度融合的建议

来源:  时间:2019年12月09日 20:00

  【提案编号:8C045  提案者民进宝山区委

  一:背景资料

  20189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口气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以及《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份配套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互联网十医疗健康进入落地实操阶段。

  对于新医改和当下的医疗环境而言,医联体是目前我国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方式,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办法。新政明确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医联体既要纵向贯通,又需横向衔接。多机构间数据如何共享,诊断如何协同是传统模式难以解决的难题。

  二:存在问题

  (一)超声医生奇缺

  无论是宝山区还是整个上海市乃至全国,超声医生的极度匮乏是不争的事实,据报导全国超声医生的缺口在10万人以上。2018年年底,民进宝山区委做了一项调查,宝山区除去三级及二甲医院,共有二乙及专科医院包括17家社区医院共21家,超声医生基本情况如下:

  基本成员分布

  学历分布

 

  医师人数

  技师人数

  护士人数

  兼职人员人数

  大专及以下学位人数

  本科学位人数

  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

 

  30

  3

  3

  1

  13

  24

  0

 
               

  性别与年龄分布

  从事超声专业工作年数

  男性人数

  女性人数

  40岁人数

  40-60岁人数

  60岁人数

  5年人数

  5-10年人数

  10年人数

  4

  33

  8

  28

  1

  1

  4

  32

               
                         

  医师资质和职称分布

  具有医师资格证人数

  执业范围(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人数

  具有CDFI上岗或合格证人数

  初级职称人数

  中级职称人数

  高级职称人数

  28

  26

  16

  11

  19

  1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21家医院共有超声医师30名,其中绝大多数还身兼超声和心电图2个职位,76%年龄在40岁以上,而职称却又停格在初级和中级阶段,不但超声岗位人员奇缺,而且后继乏人,同时因社区医院病种单一,超声医生经验匮乏,以至于患者不愿在社区检查超声,而三级及二甲以上医院超声室人满为患,患者候诊时间长,满意度下降。

  (二)超声图像动态传输技术难度高

  去年宝山区二会期间,随着一份《关于建设宝山云医院实现医疗行业互联网化的建议》提案的递交,在区领导和卫计委一力促成下,去年8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吴淞中心医院)与辖区内多家养老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携手,基于实体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初步搭建了宝山互联网医院,目前区影像(放射)诊断中心、区心电诊断中心和区域临床检验中心3大远程诊断中心落户吴淞中心医院,这意味着,全区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将心电图、X光片、血象报告等实时传送到吴淞中心医院,同质化的高效诊断让居民们能放心在家门口问诊,让患者在社区即可享受区域医疗中心的优质医疗服务。3大远程诊断中心为互联网医院奠定了基础,互联网医院建成后,随后云查房、云门诊、云教学、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多发病、常见病为主的科室,都开始通过互联网手段起社区居民健康。

  但是这些项目里却没有最常规的检查手段---超声检查,这是因为超声诊断需要实时、动态地去观察病灶,静态图像无法显示病灶的性质,但实时传输图像需要更高的要求,包括医生的经验、经费的支出和技术的要求。

  三:建议举措

  从超声诊断对医师经验与能力的要求,以及数据量对资源共享的压力上来看,超声影像资源更是分级诊疗需要着重建设的部分。而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的通知》,以期指导各地做好改善医疗服务效果评估考核工作。

  其中关于为基层医疗机构或者患者提供远程服务,大数据采集和利用,以及智能技术都有具体描述。

  民进宝山区委的超声工作者也在思考:如何在超声诊室尽可能少投入的情况下实现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如何服务于医联体建设下,不同医院不同情况的需求,如何让超声医学实践互联网十医疗健康,基于以上问题,建议:

  (一)成立以超声医学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为基础的医联体模式

  基于当下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实时超声图像的传输所需的大容量平台已初步实现,民进宝山区委希望能整合宝山区现有的优质超声资源,成立以超声医学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为基础的医联体模式,即集大数据管理云平台、多中心联合科研平台,远程继续教育,社区科普宣传及远程专家会诊实时交互系统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同时可以同步医学超声原始数据图像统一管理,提高使用者对数据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拓展全新应用的管理系统。

  (二)利用现有模式,加强数据采集,加快AI进程

  利用吴淞中心医院现有的云医院模式,设计的具体方案是在一间诊室放置多台电脑,可以接受到宝山区各家社区、医院各个诊室、包括手术室的信息,为常规超声检查及介入治疗远程指导和数据的采集,不但避免了因超声医生水平不同,出现同病不同诊断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大数据的信息采集,为人工智能诊断做准备。

  设计远景图

  (三)搭建以上平台,实现六大功能

  1.以某点为数据中心,建立超声医联体专有云,区域级大数据系统,按需接收和存储超声DICOM影像,并提供检索,有支持公网的网关;

  2.针对医联体联网的社区医院实时评估,可以通过工作站、电脑或移动设备从云端查看实时影像,并进行会诊;

  3.实时远程会诊平台实现院内(不同诊间)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援疆援藏等各种分级诊疗架构下的有效交互;

  4.可用于示教和手术转播,树立学术口碑和领导地位,开展远程继续教育学习,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医疗技术直接传授等平台

  5.嵌入式超声科普在社区宣传。

  6.多中心建设终端,对云端的影像,通过网络无缝下载导入高级医学影像工作站进行量化分析,便于区域性超声医学研究。

  (四)尽快促成项目发展,造福宝山百姓

  1:上海远程超声的建设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区域级远程超声建设更为0,若宝山区能够力争2019年初落地此项目,将成为上海医联体首创。

  2: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在本区域超声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个人的全方位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让社区就诊患者享受专家级诊断,就近就医看病,减少费用。

  3:基层社区医院可以充分利用大医院的优质资源,及时处理疑难诊疗,远程学习,降低误诊与漏诊率,参与上级医院科研工作,提高社区医院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