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入书法门
来源:区政协 时间:2013年12月11日 16:36
陈志浩先生幼承庭训,墨耕不辍,师承海上名家王伟平先生。大多书家笔行二维,学啥像啥,求形难得神、求皮难得骨,待有心得或独乐乐,或只可意会,不擅言传,耽迷于宅里斋里舞文弄墨,点滴进步,小富即安。陈先生自幼临摹名家名帖,深得其中三昧。经多年实践总结,剥丝抽茧去伪存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由形似到神似到形神皆不似,破执破妄破分别,见真见性书自由,挨到物我两忘道法自然的时候,终究成自家面貌。
陈先生不是那种朝夕不怠年中无休的劳模型书家,他兴趣广泛,涉足领域百无禁忌,闲暇时间开门办学,诚灵书屋人来人往,老师学生亦师亦友,或谈书艺、或论国是、或探究哲学佛学,到忘情处,三杯两盏欢声笑语,“笙歌丛中醉扶归”;或棋牌招呼红中白板小赌怡情。讨论的话题也是开无轨电车,从“礼多人不怪”的千年古训,到“油多菜不坏”的生活小贴士,大俗大雅,不俗不雅,俗字当头,雅在其中,总之本色的很。待到夜深人静,曲终人散,清香一枝,清茶一杯,手上没有笔墨纸砚,胸中自有陈兵百万,对着当空的皓月,去体悟历代名家的名帖名碑的神韵所在。
陈先生的书写风格兼容并蓄,篆体的端庄流畅、隶书的势张峰藏、楷书的外柔内刚、行书的前呼后应疏密无常、草书的虚实相生墨淡气长,都有习作、佳作。平时应朋友之邀,写个名言警句什么的,无论是条幅、横披还是扇面,没等人家说要写什么字体,提笔凝神信手写来,立等可取,至于客家喜不喜欢不管我啥事体,霸气啊!习字之时,兴致所至,横笔竖写、竖笔横写,软笔硬写、硬笔软写随意得很。墙上作品亦工亦草,工的不呆板、不匠气,字里行间透着金石气;草的不张扬、不浮躁,前呼后应浩浩荡荡。
书法既是门高雅艺术,也是门大众艺术。一门艺术如果只是养在深闺,只有三二知己把玩,那么这门艺术的存在不仅没有意义,生命的长度只能是倒计时。书法艺术只有扎根于社会基层这片沃土,有广大的平头百姓参与其中,她才会枝叶繁茂。同时书法艺术不应只活在唐诗宋词等故书堆里,她应该大量地表现当代,在当下的生活中、工作中,当下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创造的素材。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寄望于年轻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什么时候我家小区的帅哥美女们,不是整天上网逛街,而是时常缠着隔壁的王家爷叔,或对门的李家阿婆切磋写法、PK字法;什么时候桥下的菜场里,菜牌都是隶书魏碑体;路边的水果摊全用褚体柳体标注品名价格,让我在果腹解馋之前先养眼,书法这门高雅艺术才真正算是走进寻常百姓家了。如果真有这么一天,古老的书法艺术振兴之日不远,坐地雄起也是分分秒秒的事。
诚然我这也是在看人挑担不吃力,就权当是我温柔的提醒、善意的建议、甚至是正确的废话。因为有机会为陈先生等书法家们建点言,我不说白不说,虽然极有可能说了也白说,但我依然固执地白说也要说。
(区政协常委、上海贝叶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 华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