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政协委员张庙街道联络组:架起连心桥,当好智囊团

来源:  时间:2021年12月24日 10:15

        “民主议事会”开在庭院民巷中。作为“委员协商议事厅”试点单位,我们以协商议事厅为平台,以“双协商”为抓手,多次组织政协委员参观通河四村公共客厅协商议事平台,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

  “基层治理室”建到百姓家门口。我们将“基层治理室”建到百姓家门口,直接向居民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直接在现场分析情况,直接同当事人商量办法,直接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便民服务员”走在群众中。根据政协委员的行业分布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界别委员参与社会公共事业,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办好事。 

   

  政协委员是政协协商民主的参与者与实践者,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与实践者。近年来,张庙街道积极拓宽渠道,推进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引导政协委员参与基层的社会治理,有效发挥了政协委员的作用。 

   

  搭建平台,夯实基础,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 

  宝山区政协委员张庙街道联络组共有委员13人,为便于日常工作开展,我们编制了“宝山区政协委员张庙街道联络组”通讯录,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联络委员开展线上交流、线下活动。自2017年上半年区政协组建政协委员街镇(园区)联络组、张庙街道正式启动区政协委员联系社区工作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好建强联络组平台载体,始终把组织、联系、沟通、服务作为工作手段,把关注民生、履职为民作为工作内容,积极推进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倡导政协委员更多地走进社区、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参与基层治理。如,结合快速发展的移动网络,邀请政协委员加入“社区通”平台,结合小区停车难、社区安全管理、社区公益宣传、社区通关注度提升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建立了“政协委员张庙街道联络组”微信群,邀请政协委员关注“异香张庙微社区”“张庙街道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青春张庙”等微信群、帮助委员更直接地掌握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精准高效地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作为“委员协商议事厅”试点单位,我们依托现有资源,集约利用,着力打造通河四村公共客厅协商议事平台,加强委员与群众联系、凝聚广泛共识,为委员履职尽责创造更好的条件。 

  加强协商,参与治理,积极发挥政协委员为民服务作用 

  “民主议事会”开在庭院民巷中。作为“委员协商议事厅”试点单位,我们以协商议事厅为平台,以“双协商”为抓手,多次组织政协委员参观通河四村公共客厅协商议事平台,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通河四村北门绿化带遮挡视线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区居民和周边居民,给居民出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做了深入细致的排摸调研的基础上,今年4月,在区政协领导的牵头下,就通河四村北门绿化带调整事项召开“双协商”推进会。在区政协、区绿化市容局、区政协委员的多方联动下,在十天之内迅速解决了通河四村北门绿化带遮挡视线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赢得居民群众的交口称道,也让我们感受到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推动小区居民难题有效解决的强大合力。 

   

  改造前 

   

  改造后 

  “基层治理室”建到百姓家门口。我们将“基层治理室”建到百姓家门口,直接向居民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直接在现场分析情况,直接同当事人商量办法,直接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邀请政协委员参加街道旧改工作推进会,面对签约的各种困难,委员从专业角度出发,与街道旧改办工作人员一起以“感化、感动”做通群众工作。比如,泗塘一村77号某室居民因不满被抽户置换的新房不肯签约,委员与旧改工作人员数十次连续上门反复做工作,细致劝解,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调剂被置换的新房,最终让该居民签约。再如,市民投诉呼玛路环境脏、秩序乱、通行难等问题的12345热线工单多达30余件,成为张庙街道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的一道难题。政协委员与街道领导班子一起徒步巡查呼玛路沿线,查看商铺门责管理、非机动车停放、沿街绿化、店招店牌等,现场分析研判问题短板并提出明确整改思路。以正在推进的“一网统管”建设为契机,点线结合、标本兼治,彻底改变了呼玛路沿线面貌。 

  “便民服务员”走在群众中。根据政协委员的行业分布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界别委员参与社会公共事业,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办好事。如,我们组织法律界别的政协委员,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引导服务行业任职的政协委员,为辖区内的失业人员开展咨询,提供再就业机会;邀请工程技术专业的政协委员,为街道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给予指导。针对张庙街道困难人群集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等问题,委员们在关注民生访贫问苦环节中,特别注重老人儿童、单亲家庭孩子、残疾智障人员、遭受突发变故的家庭,社区中老百姓最常见的用水、用电、小区道路,以及下水道堵塞、垃圾清运等影响民生的实际问题,采取实地察看、登记在案、联系部门、对口协调、商议解决、限期销号等办法,由“助困”向“便民”延伸。在委员的建议和参与帮助下,我们在有条件的居民区建立助餐点,鼓励有行动能力的老人走出家门,就近到社区的助餐点就餐,还专门成立了一支送餐队伍,每天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350余份送餐服务。同时,根据社区老人的年龄结构、身体状况、经济收入、养老意愿等,提供多样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满足老年人相应需求。依托“银龄居家宝”“银龄e生活”等服务项目,1.5万余名70周岁以上的老人直接受益。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探索形成“家门口协商”品牌 

  进一步增进委员对基层情况和基层工作的了解,打通委员下沉街道渠道和政协网上履职平台,做到三级委员协同履职线下“落地”、线上“联网”,与群众“零距离”。同时,发挥委员专业所长和界别所能,为基层提供优质的协商服务,提高助力基层民主协商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 

  积极探索形成“家门口协商”品牌。在持续打造通河四村公共客厅协商议事平台的基础上,在其他居民区相继试点建立协商活动站,将各类协商平台的协商议事、政策宣讲、读书学习、联系群众等功能融为一体,推动委员当好党的政策传播者、社会共识凝聚者、群众利益维护者,不断增强“家门口协商”品牌的辐射度、显示度。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今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把这项工作同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结合起来,同委员践行履职为民要求结合起来,体现政协特色,以“协商为民办实事”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多年来,张庙街道扎实做好区政协委员联系社区参与基层协商工作,使政协委员扎根社区中,尽心竭力为群众解决难事,全心全意为社区发展建真言,更好地发挥了“连心桥”“智囊团”的作用,受到广大社区群众的纷纷点赞。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好协商议事平台作用,推动区政协委员联系社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让社区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协商成果落到实处,让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在成果转化中实现“有效衔接”。 

  信息来源:联合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