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联动联手”之路越走越宽 ——虹口区政协创新工作思路,加强与各界联动

来源:区政协  时间:2013年03月25日 08:25

  借用“外脑”,联合专家学者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联动,政协与政府共画一个“同心圆”;与社区联手,拓展参政履职渠道,让政协工作与群众生活更“贴心贴肉”。近年来,虹口区政协创新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联合、联动、联手”的参政履职新路子。

  联合的步子越迈越大

  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拥有百年历史积淀的提篮桥监狱的存在,已成了北外滩作为“航运和金融双重承载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拦路虎”。尽快调整提篮桥监狱功能不仅是区委、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监狱的功能调整涉及到诸多部门、方方面面,要推动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谈何容易?

  既然区政协的力量有限,那就眼光放远、借用“外脑”。虹口政协发挥社会联系面广的优势,联合部分驻沪全国政协委员和市、区政协委员及有关专家学者、部门领导深入实际,广泛调研,先后通过市政协全会、市党代会等提交了《关于上海市提篮桥监狱使用功能调整的建议》的提案,提出“将提篮桥监狱功能的调整与浦江两岸开发、北外滩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开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等一系列建议。实事求是的分析、具体可行的措施,很快得到有关方面积极回应并将其列入规划予以落实。

  初尝“甜头”的虹口区政协在“联合”之路上迈开了大步,联合各界专家学者,相继提出《关于提升北外滩地区开发容量的建议》和《将优秀历史建筑列入房屋征收范围并予以积极保护》等提案和建议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联动的步调越来越一致

  要把政协工作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步调一致非常重要。在加强“联动”方面,虹口政协主要的做法是“对表、对口、对接”。

  每年年初,政协的年度工作计划出台前,邀请区领导进行工作恳谈、与人大进行交流通报、征集政府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需要协商、调研的议题……与区中心工作的“对表”,参政议政才能不说“过头话”、不放“马后炮”。

  新一届虹口区委提出实现虹口“新崛起”的目标,而加快推进旧区改造是虹口发展必须逾越的一道“坎”。2012年,虹口政协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事关民生改善的大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除了召开委员座谈会、组织委员视察旧改征收基地、听取情况通报,与分管区长面对面交流互动等常规动作和方式外,更是创造性地成立“政协委员旧区改造志愿者工作室”,在100余名报名参加的委员中挑选28位有法律工作、心理咨询工作背景的委员坚持每周两个半天和晚上接待来访群众。

  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的工作方法不仅开创了政协工作新局面,更在群众中树立了“参政为民、履职为民”的政协新形象。

  联手的对象越来越广泛

  除了加强与区政府各部门“联动”,在与各党派团体、社会各界“联手”方面,虹口政协也是新招叠出。组建“政协委员社区活动组”,与社区党工委“联手”拓展委员履职渠道,为委员搭建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便是其中的生动一例。

  在区委以及社区(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300余名委员按照单位属地或居住地原则参加了8个相应的社区活动组。委员们有的担任社区共同体、街道侨联、商会的领导职务,直接投身于社区建设和管理,为社区管理、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有的发挥律师、医生等职业优势,参与街道的信访接待和医疗咨询,为群众排忧解难;有的发挥所在单位的资源优势,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

  一年多来,委员履职质量明显提高,其中提交提案250余件,反映社情民意200余件,许多意见建议得到了采纳和落实,提案的采纳和落实率从以住的60%多提高到2012年的77.74%。委员们说,社区活动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窗口,丰富了信息来源,拓展了履职渠道,参政议政心中更有底了。

  联合、联动、联手之路越走越宽广,“讲实干、办实事、求实效”蔚然成风,虹口政协的参政履职活动充满了活力。(摘自《联合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