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协商民主有了新路径 静安区政协探索实践社区联络组工作纪实

来源:  时间:2013年04月16日 03:2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和包容性。静安区政协坚持开放理念,创新协商民主形式,拓展协商民主路径,组建了社区联络组。一年多来,在社区平台上不断探索实践,努力发挥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

明确功能定位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和重大的理论创新,静安区政协积极适应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坚持传承创新,工作触角不断向社区延伸,将区级层面的协商平台下移,拓展了社区开展协商民主的渠道,创新了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工作方法。

  本届静安区政协第一次常委会审议专委会设置时,就确定将社区联络组纳入专委会工作系列,成为区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工作机构之一,并制定了《静安区政协社区联络组工作简则》,明确了社区联络组的功能定位:一是充分发挥政协汇聚力量、协调关系、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二是着力探索新形势下政协工作向社区延伸的路径;三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重要平台作用;四是积极实践政协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区建设的方法。

搭建组织架构

  为确保社区联络组工作的顺利开展,静安区政协加大了队伍建设力度。将五个街道的主任和分管统战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推荐为政协委员,形成了政协社区工作的基本架构。按照委员志愿和工作需要的原则,向全体委员征询,128位委员报名参加了社区联络组。主席会议专题研究,主席深入社区走访,驻会副主席分管,区政协秘书长担任组长,作为政协委员的街道主任担任副组长,政协机关配备专职副组长和联络秘书。同时,每年还向各街道拨付专款用于社区联络活动。

  静安区政协发挥政协的组织优势和委员的人才优势,在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医疗卫生、科学普及、文化活动等活动,以服务社区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委员进入社区、了解社区、融入社区,也为社区群众了解政协工作、熟悉政协委员创造条件。制定了《进一步推进社区联络组工作的意见》,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为主线,建立了五项机制:一是常态化协商议政机制,二是主题式监督参与机制,三是智库型建言献策机制,四是包容性利益协调机制,五是项目化对接服务机制。

制定计划项目

  静安区政协开展社区联络组工作有目标、定计划、立项目、抓落实。首先是营造了社区协商民主氛围。“江宁路社区各界人士议事团”作为辖区内统战资源的一个智囊组织,制定了《议事团工作规则》,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和议事团工作的对接,“协商在议事团”成为街道发扬民主、优化决策、推动执行的重要环节。其次是发挥了协商民主的渠道作用。走近社区,使委员履职接了“地气”,有了“底气”。今年区政协有关养老问题的一号提案、推进生活污水纳入市政管道工程等提案,都是委员倾听社区居民声音后形成的,提案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重视,有的建议已经被采纳。第三是突显了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委员们应邀担任社区民生观察员、社区检察联络员、信访监督员,参与动迁矛盾的化解工作,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四是推进了基层的民主自治。30多名政协委员分别应邀参与第十届居委会的换届选举过程,发挥了地位超脱、公信力强的作用。在社区基层自治工作中,通过设立“政协委员社区沟通日”、开设政协委员微博和微信以及委员结对居委会等形式,践行协商民主,推进了社区和谐。(摘自《联合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