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界别” 履职方式出奇效
来源: 时间:2014年11月06日 10:59
山东省蓬莱市政协推行的“镇街+界别”组团式履职模式,旨在充分挖掘委员“金点子”,倾力汇聚协商“正能量”。“镇街+界别”模式,即条条上以12处镇、街道为单元,由镇街党(工)委组织辖区委员,围绕中心工作和民生事项,通过政协工作联络组这个平台,集中议政,集体献策。块块上以15个界别小组为依托,由小组召集人协调本界别委员,立足实际,选择一两个重点课题,发挥界别优势,联合调研协商。经过精心谋划,蓬莱市政协确定了12处镇街+6个界别(联组)组团,由4位主席、副主席会同各专委会,每年下半年集中一个月时间,分组带队开展委员大走访、大联合、大协商。
紫荆山街道负担着7个社区、20个项目、总面积达80万平方米征迁改造任务,市政协副主席张敏深知此项工作难度巨大,建议街道工委、办事处组织委员进行专题协商。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城中村改造协商会召开了——多年从事律师行业的唐杰常委作为特邀代表,带来《村居建设改造应引入法律服务》的提案。他认为,针对少数社区建设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街道和社区应积极引入法律服务,聘请律师全程参与,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和论证,依法妥善解决行政、经济、民事等方面的争议和冲突。在武霖社区居委会工作20多年的王丽芹委员建议,开发商不能只顾自己赚得盆满钵满,而要将附带商品房、门市房开发销售纳入旧村整体改造,作为社区产权集体经营,切实维护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权益。大家还就社区规划、政策制定、土地入股等城市征迁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各位委员出谋划策,我们干起来更有底气了。”会议结束时,街道工委书记蔡浩礼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
“镇街+界别”履职模式的推行,激活了每个“单体细胞”,催生了“裂变效应”。召开座谈会、组织调研考察、提交相关提案、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直接向有关部门提出各类意见建议……这些“成果”经过梳理,已报送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委员们也在交流、交锋、交融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唱响了政协“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