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老年人事业发展的建议

来源:区政协  时间:2011年12月19日 14:24

   一、我区老龄工作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91231,本区户籍人口中有55---59岁年龄段的中老年人89451人,这一部分人员到2015年,全部成为60----64岁的老年人(而目前本区60---64岁年龄的老年人有35078人)。另外,我区是一个人口集中导入区,从中心城区导入本区的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于这两方面的因素,本区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区的老龄事业发展始终坚持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为目标,加大对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投入,扎实推进各项惠老实事工程,注重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为保障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1)实现老年补贴发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根据宝民38号《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在市级补贴的基础上,区级公益金对新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统一补贴6万元,对新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统一补贴5万元。同时,对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的新建标准化社区老年活动室给予8万元/个的建设补贴;每年由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宝山区分会出资为全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购买一份银发无忧意外保险。

  2)领导比较重视,养老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和突破。2009年,罗店镇政府投资1.3亿新建美兰金苑养老院,总面积为102亩,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内有三种养老模式:普通型、公寓型、别墅型,可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2010年,杨行镇政府也投资1.5亿兴建一家综合性养老机构,占地约45亩,建筑面积约3.97万平方米,共设1000张床位,为本区老年人养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开展三个一温馨爱老活动。在全区开展子女为父母献一片孝心、社会为老年人献一份温暖、单位为老年人做一件实事的三个一活动,并把这项活动与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学雷锋树新风关心下一代等活动结合起来,采取结对子、发服务卡等方式,进行多方式、多渠道与老年人联系和沟通,营造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良好氛围。

  4)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好老年工作。区老龄办始终围绕六个老有目标,积极作为,务求实效,老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9---2010年期间,我区老年办获得上海市敬老爱老助老先进单位;宝山区老年大学、月浦镇老龄办、吴淞街道老龄办、顾村镇人民政府荣获上海市敬老模范单位;叶远香、张友红等15人荣获上海市孝亲敬老之星

   二、我区老龄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区老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我们解决。

  1)认识存在差距。区部分单位领导及干部对老龄工作认识不足,对老龄工作列不上议程,不纳入到全年工作考核中。其主要是在思想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正如: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个别乡镇还未建老人院,如高镜、庙行。

  2)老年活动设备建设明显滞后。全区111 个村、302个居委会,只有391个老年活动室符合标准化以上要求,一些硬件较好的村老年活动中心因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租部分场地作商店,仓库堆放乱物,存在徒有虚名的现象。还有一些乡镇的老年活动室房屋简陋、设施陈旧,活动内容大都停留在喝茶、打牌、闲聊等层面上,还有个别的村镇,由于缺乏经济进行活动室的管理和维护,吸引一些年轻人赌博来以室养室。目前,全区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健身等方面的活动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于其他社会事业和经济的发展,与我区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不相适应,难以满足老年人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

  3)老龄工作的经费严重不足。老龄工作经费不足是老龄工作机构正常运行和开展受到困扰的主要原因。上海市老龄委要求:各级政府的老龄专项工作经费要与本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而本区惠老政策与周边兄弟区县有一定的差距。如本区养老机构每收住一名本区户籍老年人,所获得的运作补贴是50//月,而其他兄弟区县大多在100//月以上,最高的已达300//月。

  4)养老院和老龄活动室分布不均。我区有 470个老年活动室,其分布特点是南密北稀,有个别乡镇还没有老人院,如高镜、庙行。

   三、我区老龄人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近年来,老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一个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性问题。针对以上老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老龄工作的社会地位及重视程度。老龄事业是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窗口和重要标志,老龄事业的发展,直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老龄事业,不仅可以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动员老年人特别是低龄健康的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他们在智力、技术、经验等方面的优势,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老年群体在社会实践中举足轻重,经验丰富。

  2)加强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通过各级各部门几年的努力,本区老龄工作机构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反映了区委、区政府对老龄工作的重视,但从老龄工作机构的职能和定位来看,也反映出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应当督促各街道、乡镇党委把老龄工作纳入到全年的总体规划中,做到与中心工作同步安排、同步考核、同步落实,确保各级老龄工作都由专门机构负责,为基层老龄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重视基层老龄工作队伍建设。老龄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基层。要做好基层老龄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各街道、乡镇、社区两级老龄工作体制,做到老龄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要将老龄干部培训纳入区委干部培训计划。每年举办1-2次老龄干部培训班,教育引导广大老龄工作者深刻认识肩负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热爱老龄工作,忠于老龄事业,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高效型、服务型的老龄工作队伍。

  4)要加大老龄工作经费的投入,改善老龄工作条件。要建立健全老龄工作的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老龄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老龄工作有充足的活动经费。以老年人数为基数,列入本区财政预算,按当年经济增长比例拨款,实行专款专用。如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在各乡镇建立老年基金会,由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担任老年基金会会长,向社会筹集老年基金,补充政府老年活动经费投入的不足。给予老龄老人(80岁以上)高龄补贴,可在重阳节一次性发放。

  5)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有街道、乡镇、社区敬老要进一步规范化,可向社会开放,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大力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形成养老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不断满足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今后新建的养老机构应以社会力量投资为主,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由政府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给予扶持和补贴。养老机构设立应小型、分散,并要节俭、适用、切忌奢华。

  6)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活动场所建设。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保障,精神需求上升为第一需求,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创造一个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的环境来充实晚年生活。建议区规划土地部门要每年安排一定的土地指标给予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同时,还要进一步改善设备,规范制度,加强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对老年活动室实行星级的标准进行管理。

  7)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宣传。通过媒体和网络,以及社区宣传栏、文化走廊、敬老宣传一条街等方式,加强老龄工作政策法规、老龄事业发展成果、老年人权益维护、老龄工作动态、先进典型和老年人风采宣传,增强老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对老龄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努力营造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农工区委 提案编号:6F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