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152 对推进我区养老服务高品质精细化发展的建议

来源:  时间:2020年09月17日 09:20

  【提案编号:8D152  提案者:苏雯】

  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87亿左右。与发达国家比,中国进入老龄社会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近年来养老服务虽快速发展,但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政策不配套、营商和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因此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完善社区养老服务。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扶持培养一批综合化、专业化、连锁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专业队伍,支持其取得合理回报和持续发展,并在带动就业、扩大内需层面上给予一定政策补贴。支持力度大的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发展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浴、助急、助行、助洁等服务。

  在已有试点基础上快速完善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类似养老生活体验中心:涵盖日间照料、事务办理、医疗服务、康养等信息咨询、继续教育学习课堂、文化娱乐、产品体验等),复制实施模式,争取覆盖各街道。场所选址也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出行便捷、安全等因素。比如老旧小区可以通过政府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足养老设施,新建小区应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切实解决社区养老服务场地和设施不足等问题。

  二、拓展农村养老服务。

  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纳入预算内投资优先方向,适应农村老年人巨大养老服务需求,加大农村养老机构和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广泛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采取政府贴补、社会捐赠、村镇自筹、村民互助等方式举办农村养老幸福大院。

  三、实施科技助老,推广优质老年用品

  人工智能时代,子女可以为老年人选购便携式监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或康复辅助用具,及时掌握老年人动态安全;养老机构完善基础运营装备,如多功能床及轮椅、体检(测)设备仪器、医养与康养装备;医院引进病床智能管理终端系统等科技助老软硬设备;社区、卫生中心等进行推广集中展示销售老年用品。

  引导、推动适合老年人的日用品、食品、保健品、服饰等产品进产业园区、药店、商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和家庭。“关爱老人活动”消费群体内意识需要逐步加强,从而激发老年用品消费潜能。

  建议向上呼吁,对于基本治疗性康复辅助用具能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商业保险公司能支持老年人急需的康复辅助用具配置纳入保险支付范围。

  四、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老窝,鉴于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办养老院良莠不齐,经济负担重,目前中国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但有的老人还停留在老观念,不愿意出资进行适老改造。

  在财政预算范围内,研究制定一系列阶梯补贴式优惠政策,调动家庭也适当出资,把适老改造大规模的推动起来。邀请专业人士进社区、街道进行宣传讲解,提供套餐化养老服务,唤起家庭主动进行适老改造的意识。参考北京的做法,在社区的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居家适老改造体验馆,从而有个直观认识。比如卫生间、厨房地面是否防滑,卫生间坐便器高度是否合适;家具配置、细节保护等做一定的调整或改造,以更利于老年人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日常生活。

  五、建设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养老护理员、即照护师是养老行业的中坚力量。但目前我区这一群体普遍缺乏岗位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如何改善我区护理储备力量不足的问题迫在眉睫。

  现阶段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先行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普及居家护理知识,增强家庭照护能力。但长远看还是需要开展养老护理培训示范点建设。

  建议将养老服务列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开展区内职业教育培训学校与国内外康复治疗学机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社会人员短期输送回流定向分配,与企业达成长效持续合作,且纳入政府扶持预算内。同时考虑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从事养老服务,拓宽专业队伍来源。

  六、推动“养老服务+行业”深入发展。

  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结合我区现有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发展特色,开展养老服务的增值体验。

  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养老设备,应用“互联网+养老”,打造多层次服务体系。

  七、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

  包容开放有序的养老服务市场,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依托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快我区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监管,稳固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