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E024 关于推进罗泾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来源:  时间:2021年04月13日 10:42

 【提案编号:8E024  提案者:政协农业农村委 、民革宝山区委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从基层落实推进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要。罗泾镇因景色优美、绿色生态,罗泾镇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镇”,并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国家卫生镇”等称号。 罗泾镇以特色小镇建设契机,以乡村振兴建设为载体传承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将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一、罗泾镇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 挖掘乡村文化特色

倾力打造罗泾农家风情馆新地标;罗泾是非遗文化“十字挑花”的创造地,是申曲到沪剧的传承地,也是沪剧名家丁婉娥、漫画名家沈同衡的孕育地,在27个村(居)建立综合文化活动室,各类文化载体、文化团队围绕罗泾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以“情景化、体验化、专题化”的设计思路,突出历史记忆和乡愁特色,推动漫画、沪剧、挑花、农民篮球等本土文化进农村、进校园;打造“罗泾十字挑花”工坊、农家书场、戏剧大舞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项目,赋予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以“时代内涵”和“大众味道”。

2.打造乡村文化品牌

以十字挑花(市级非遗)、萧泾寺传说(市级非遗)、四喜风糕(区级非遗)、婉蛾沪剧社和同衡漫画社五大品牌为抓手,传承和打造“活态”文化品牌,“十字挑花”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有生命力的延伸产业,“非遗”项目的自身活力显现;“婉娥沪剧”崭露头角,新创作品深受广大百姓喜爱;“同衡漫画”紧跟时代步伐探索漫画特色教育之路,不断彰显活力、影响力和认知度;“萧泾寺传说”新作落地,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途径进一步拓展;“四喜风糕”承载记忆,具有对于特色的产品,赋予了追求美好的象征意义;“古韵泾彩”民间文化节激发全民艺术创造新活力。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罗泾镇的文化建设在传承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丰富群众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结合实地调研认真梳理后,认为罗泾镇在文化建设方面尚有一些需要注意和加强的环节。

1.“非遗”文化项目传承的火种尚需进一步点亮

罗泾镇多个展现劳动人民生活智慧和传承百年的文化项目,虽经各方努力,让一颗颗散落民间、蒙尘已久甚至濒临失传的文明之珠再一次绽放光彩,并成功申报成为市级、区级非遗文化项目,但这些非遗项目要再现往日辉煌,持续扩大影响,需要进一步扩大宣传,需要举办更多有吸引力的活动,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持续点亮传承的火种。

2.基层文化队伍和表演水平尚需进一步锤炼

罗泾镇在建立“乡村文化指导员”队伍,培育村居草根文艺团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毋庸讳言,由于罗泾处于宝山最偏远地区,基层文艺队伍的能级和表演水平,与中心城区相比尚有差距,需因地制宜,加大对本土文化人才培训和本土文艺团队培育力度,激活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和“自循环”功能。

3.乡土文化影响力和文旅产品知名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罗泾镇依托镇域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和文化发展基础,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功举办美丽乡村徒步挑战赛等一系列活动,但与罗泾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美丽乡村的先天禀赋相比,还不相匹配,乡土文化影响力和文旅产品知名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 对策和建议

罗泾镇文化建设要达成“传承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丰富群众文化”总体目标,必须加大对传统特色文化的保护、培育与传承力度,坚持将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相结合,促进文化休闲、健身康体、科教体验、民俗餐饮等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1.加大对传统特色文化的保护、培育与传承力度

充分利用丁婉娥、沈同衡和“罗泾十字挑花”三个陈列室和“萧泾寺传说” 成功申报上海市第四批“非遗”的契机,不断挖掘反映罗泾个性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和民间技艺等传统特色文化,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新途径,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资助,鼓励和扶持传承人收徒传艺、整理出版技艺资料,开展教育培训与展示活动,使更多少儿、青年、社区居民加深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使罗泾乡土文化后继有人。

2.建立和完善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在组建 “乡村文化指导员”和完善“罗泾草根文化人才信息库”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文化人才培训班、在职进修以及选派到区内文艺团体实习或工作等多种途径,培养基层需要、留得住的“常驻”人才,加大外来文艺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文艺专才来罗泾工作,鼓励区级文艺团体开展送戏下乡,加大对罗泾文艺团队的结对帮扶力度,提升罗泾文艺团队表演水平。

3. 发挥资源优势,文旅融合扩大特色生态小镇影响力

罗泾在坚持“市场运作,专业管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融现代农业、生态景观、乡土风情、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科普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方面,成绩斐然。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进国内外知名赛事和文化团体,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大创新整合力度,采取半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利用罗泾距离市区近,乡村郊野单元自然和历史文化禀赋突出的优势,举办多种乡土节日和文化活动,开展各类马拉松、自行车、徒步等赛事,推进旅游业与地方文化的有机融合,带动旅游市场升温,进一步提升罗泾文化和文旅项目影响力。

乡村振兴建设进入新时期、新时代,需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将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理念深度融合;不断挖掘反映区域村宅个性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和民间技艺,突出乡土文化特色,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推进罗泾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形成罗泾文化名片,留住乡愁、振兴乡村,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