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083 将儿童友好理念(元素)有机融入城区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建议
来源: 时间:2024年07月01日 21:26
习总书记高度关注儿童成长,深刻指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妇女是重要力量,儿童是未来生力军。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一个让儿童能自由探索、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城市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影响巨大。随着广大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与日俱增,遵循儿童成长发展规律,以“儿童友好”为视角,提升城区治理和服务功能的需求更为迫切。根据《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沪府办发【2022】17号),上海2025年要基本建成儿童友好、人人友好的幸福活力之城,逐步形成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上海样本、上海路径。
在刚刚召开的八届区委七次全会中,区委李晨昊书记提出宝山要打造美丽城区、便利城区、人文城区、平安城区(四个城区)。将儿童友好元素有机融入城区发展和人民生活,能非常贴切、契合地回应打造美丽、便利城区这个课题。在未来城市发展进程中,如何将儿童诉求期盼放在首位,聚焦“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五大版块,进一步辐射扩大“儿童友好、人人友好”理念宣传,有效优化城区儿友好空间品质和服务效能,推动“一米高度看城市、看世界、看未来”的社会共识在宝山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让城市生活更汇暖意、更加便利、更具品质,值得进一步探索实践。
二、建议
(一)坚持系统思维,搭梁架柱建立工作机制
儿童友好城区建设是个综合性的大课题,涉及到儿童医疗保障、成长教育、活动空间、福利政策、人文熏陶等方方面面。在顶层设计时应坚持“一盘棋”系统化思维,充分挖掘宝山存量潜力和资源,注重统筹优化设施功能布局。一是建议由党委政府领导、职能部门牵头,成立“宝山区推进儿童友好城区建设领导小组”,联合相关委办局等单位,建立坚实的组织架构。探索以联席会议、专题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统筹部门职能,通过资源整合、阵地融合等方式,一体推进儿童友好建设议事协调机制,在项目打造和功能定位中有机嵌入“儿友好”元素。二是建议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形成“年初计划、中期推进、重点调度、年底总结”制度,细化职能部门责任清单,强化“到点交卷”思想认识,统筹布局抓好起步,确保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目标有序平稳的推进。
(二)坚持功能复合,补齐要素打造空间适儿化
进一步提升生活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服务便利性,不断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求,是能让宝山千家万户直观感受城市发展、社区变化的“小切口 大民生”问题。随着“双减”、“三胎”政策的相继落地,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回归到社区和家庭,为了回应孩子们的需求,应在贴近他们生活的“家门口”、“社区内”、“公园里”补要素、供服务、增特色。一是建议加大已建场所适儿化改造。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在原有儿友好阵地上持续提升儿童友好服务品质,加大儿童之家等公共活动空间适儿化改造,如从空间友好的角度,配备限位器、防撞条等保护措施,注重活动场所的安全性。同时将街镇级儿童活动中心纳入各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打造范围,统筹用好实践基地、图书馆、小型剧院、篮球场等场所,合理使用和分配场地资源,满足儿童身心成长需求。二是建议谋划新增场所的适儿化打造。在新增市民健身步道、驿站、口袋公园等公共空间增加儿友好元素,开辟儿童专区,打造复合型的运动、休憩空间。在河口科技馆、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宝山规划馆、宝山国际民间艺术馆等文化科普场馆内,叠加儿童友好元素,比如运用色彩丰富的配色、设置趣味的安全标识,定制低龄化的设施、采用适儿化的解说引导等形式,让体育文化、文化等各类公共空间加载“儿童友好”柔性引擎,成为宝山“遛娃”圣地。
(三)坚持多元共建,积极探索运作新突破
建议协调宝山区内运营亲子活动的社会组织发挥企业社会责任,试点采取提供场地、活动、服务等多种方式,在15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里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增见识、长本领、促发展的活动场景和游戏空间,丰富“家门口”儿童服务能级。比如试点打造儿童友好商场,驱动儿童消费经济。依托商场存量资源和场景,模拟“角色”经营,体验商城主理人的一天。建立商场里的“大博物”概念,从科普的角度认知场所内的安全保障措施,以孩子的角度重新定义“逛”商场。同时,引入儿童喜闻乐见的创意科普课程,比如2023年暑期区妇联携手第三方社会组织、招商花园城共同举办“家门口的大师夏令营”,通过星座大师课、科幻故事会、天文真人棋等系列主题活动,以硬核趣味的方式探究天体奥秘,点亮儿童科学梦想,加强商场与“儿友好”的概念链接。
(四)坚持文化浸润,定位宝山特色绘就城市亮色
儿童友好城区的创建需要紧贴宝山发展定位和城市精神,打造城区“软实力”,让宝山儿友好城区“神形兼备”。融江汇海的宝山作为上海的北大门,有着百年开埠、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百年教育、百年军事的“五个百年”文化,也具备悠久的非遗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宝山深厚文化底蕴和特有的人文精神,可以在文化传承上创亮点,融入“儿友好”内涵。比如像吴淞地区三分之一为部队驻地,居民主要为军属家庭,孩子们来自五湖四海。现在的“双拥小苑”更是全市首家双拥示范点。吴淞具备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醇厚军民底蕴,可以打造红色“友好”路线,将辖区内11个红色教育相关站点串联起来,形成“兵娃娃说吴淞”的红色研学路线,编写口语化解说文稿,开展“说吴淞”实践活动,加深孩子们对吴淞地域的了解,厚植传统文脉,赓续红色基因。罗店可依托龙舟彩灯等非遗特色,打造非遗传承之旅、罗泾可结合“十字挑花”非遗文化及乡村特点,打造亲子农事(非遗)体验项目,提高儿童对家乡发展、历史人文的感知力、认同度。再比如可结合滨江地带,挖掘“蓝色海洋”文化,依托邮轮旅游度假区建设,彰显湿地自然生态景观,融入长江保护、湿地动植物和海洋等知识的科普,打造综合型儿童海洋体验基地。在开发研学路线、亲子项目和科技场馆等特色点位过程中,畅通儿童发声渠道,引导儿童参与,培养儿童城市“主人翁”的意识,让孩子们不但能了解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更能参与到城市的未来设计中,成为小小规划师和建设者。因此建议畅通儿童在社区治理、城市运行管理的建言发声渠道,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儿童认知区情现状的同时,让孩子们的声音能听到、被听到,有效激活儿童参与热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