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085 加强邮轮气象工作,保障邮轮运行安全

来源:  时间:2024年07月01日 21:28

【提案编号:9C085  提案者:江瑞勤、周国梁、顾绘权、陈佩红
   邮轮经济是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特别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能级的重要“一翼”,是推动航运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要“一环”,也是培育邮轮消费新业态,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的重要“一节”。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要建设世界一流邮轮母港和邮轮旅游目的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邮轮经济中心;《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到,到2035年,上海成为国际一流邮轮枢纽港,接待量稳居全球前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旅游目的地,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区域邮轮经济中心。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作为中国邮轮门户港,自2011年开港以来,邮轮靠泊艘次数和旅客吞吐量三年问鼎亚太第一,五年成为全球第四,累计接待邮轮艘次和出入境旅客人次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8.8%和56.1%。受疫情影响暂停三年后,2024年中国邮轮市场进入全面恢复阶段,随着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成功首航并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为母港开展运营,上海邮轮经济即将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机遇。

  一、气象服务保障对邮轮运营的必要性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临近长江、黄浦江交汇处,地处吴淞口炮台湾长江口岸线,特殊地理位置和海陆下垫面差异,使得台风、大雾、大风等高影响天气频发,对邮轮航行安全和港口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威胁——邮轮不能按计划进出港,旅客滞留船上或港口,大量人流积聚带来的安全风险和组织难题,使邮轮和港口运营的应急难度和安全风险成倍增加。

  据统计,仅疫情前的2018、2019两年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受台风影响邮轮无法正常靠泊达40艘次,受大雾影响27艘次,受大风影响52艘次。不久前“爱达魔都号”首航期间,邮轮港和长江口深水航道区域连续多日出现大雾,对邮轮进出港造成严重影响,市区两级数十个部门单位全力以赴、携手应对,才确保了“爱达魔都号”首航顺利完成。气象服务保障对邮轮运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为了切实减少高影响天气对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影响,近年来,在市、区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区气象部门为保障邮轮安全运营做出了不懈努力,邮轮气象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自然环境严苛、科技发展限制、资源投入不足等原因,邮轮气象保障服务体系仍存在较大不足,急需加以提高。

  二、邮轮气象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1.长江口深水航道气象监测存在空白。吴淞口邮轮港区地处宝山,但对邮轮进出港影响最大的区域是长江口深水航道下游50海里区域和上海近海海区。此处区域属气象监测站网薄弱区,站点稀少且极不稳定。十三五期间,在区财政和上级气象部门支持下,在邮轮港区和横沙岛沿岸建设了4个气象观测站,目前,除了邮轮港站外,横沙岛3个气象站受通信条件、站址环境、维护保养等影响,已难以维持正常工作状态。由于雾、风等气象要素局地性强,建于江堤的气象站也难以精准代表深水航道内的气象状况,而传统的气象雷达、卫星等设备无法准确捕获长江口航道区域内大雾、大风、暴雨等高影响天气实况,大大增加了该区域气象监测预报难度。

  2.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能力不足。上海邮轮行业高影响天气主要是深水航道及近海区域的大雾、大风和台风天气等,由于水域为主、区域狭长、资料稀缺等因素,气象部门依靠现有预报技术难以满足邮轮安全平稳运行需要,预报预警服务存在预报准确率偏低、预报时长偏短、预警时效过低三方面问题,需要加大预报预警技术科技攻关和资源投入。另外,海事部门管理深水航道重点参考区域气象预警信息,而长江口及近海水域气象预警由上海海洋气象台负责,区气象台发布邮轮气象预警需要跨部门协调,业务流程拉长,预警时效进一步降低。

  3.邮轮气象服务组织架构有待完善。邮轮运行受天气影响极大,邮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与邮轮公司、邮轮港以及公安、交通、海事、海关等多个部门单位的应急处置流程关系密切。目前邮轮气象服务工作主要由宝山区气象台承担,但沿江气象站建设涉及崇明、浦东,预报技术研发、预警信息发布需要市气象局支持,已超出区气象台职责范围,组织架构不完善,协调机制缺乏,信息发布散乱,不同用户的气象服务需求常常无法得到迅速响应,影响了邮轮运行安全和顺畅。

  三、对策和建议

  1、推动成立上海邮轮专业气象台。建议在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工作框架下,积极推动组建以宝山区气象台为核心的上海邮轮专业气象台,承担邮轮行业所需的日常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以及系统运维。通过专业团队建设,形成完善的邮轮气象服务体系,集约各方资源,优化全航线气象服务产品,提升产品制作时效和质量,为邮轮运营相关单位和邮轮旅客提供贴身和全方位的气象服务。由邮轮专业气象台统一服务出口,节约气象信息综合和中转耗时,尤其是在突发性灾害天气中,大大提升对邮轮运行决策指挥的科学支撑能力。

  2、进一步完善邮轮气象观测网建设。建议加大邮轮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和运维经费投入。填补监测盲区,建设覆盖长江口深水航道关键区域的专业气象监测站,布设岸基自动气象站、浮标站、视频站及针对大风、大雾等的激光和毫米波气象探测雷达,采用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模式,确保监测数据实时不间断传输,实现邮轮航线精准观测。同时,推进建立多部门数据整合信息共享机制,为邮轮气象台以及政府部门、邮轮、邮轮港提供长江口和近海水域大雾、大风天气的更精细、准确的实况资料,提升对邮轮高影响天气的实时观测和预报预警能力。

  3、打造高水平邮轮专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建议由气象部门牵头,区滨江委、邮轮港、海事等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固化前期多年积累的邮轮气象预报技术和服务经验,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邮轮气象预报服务中的应用。依托邮轮气象服务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进一步拓展提升邮轮气象服务、港口气象服务能力,提供全方位的气象保障与服务,满足邮轮、邮轮港、旅客等对气象服务的需要,为相关单位现场协调、处置、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推进气象高新科技在邮轮经济服务中的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科技发展迅猛,在气象科技领域,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近年来也得到飞速发展,如局地消雾技术等。建议积极推进气象高新科技在邮轮保障服务中的应用,探索开展长江口深水航道人工消雾试验等,主动克服高影响天气对邮轮航运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