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D102 关于宝山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建设的建议
来源: 时间:2025年03月10日 15:59
【提案编号:9D102 提案者: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一、建设现状
2024年初,宝山区出台全市首个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区级纲领性文件《宝山区关于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制定了《关于加快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和《宝山区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专项支持政策》。绿色低碳核心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空间载体布局落位,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成为上海首个以“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特色的核心产业园区。底层服务体系搭建完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运行,平台涵盖工业碳数据量化云计算、碳信用服务及在建的绿色金融服务。产业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全区规模以上绿色低碳企业共40家,年度产业规模约1100亿元。
二、问题与困难
一是影响力有待提高。宝山作为全市建设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的先行者,尚未建立在国际标准方面的话语权;各类绿色服务平台竞争严峻,需提升绿链平台的权威性和资源聚集度;二是绿色低碳制造业方面,产业落地较慢,缺乏有竞争力的龙头项目落地,低碳、零碳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绿色制造转型困难,颠覆性材料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三是绿色低碳服务业方面,包括低碳咨询与认证、节能环保、绿色金融、绿色物流、绿色建筑与设施管理等,尚未形成集聚效应,缺乏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专业人才短缺等。
三、对策及建议
(一)建设制度体系和相关标准,强化宝山话语权
建设长三角示范模板区。创新制度建设,发挥部门主动性和联动性,阶段性设定重点企业减排考核目标;开发碳排放等数据监测系统,制定行业排放基准及奖惩规则;深度调研企业和碳交易市场接轨情况,在数据核算、监测成本、交易规则等方面配套相应政策,拓展建设企业相关能力。推出行业认可国际通用的PCR和EPD报告体系。重视PCR(即产品类别规则)开发设计规划,协调统筹校企发挥绿色智库作用,布局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推进基础研究;鼓励链主和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一同参与国际PCR的制定与开发,推进向国际标准的转化和落地,举办行业峰会和学术论坛;立足本土,加紧加快与国际各成熟的EPD(即环境产品声明)体系实现连通互认。打造本土一流数据库中心。对接清华天工、四川大学等国内一流数据库建设方,打造招牌数据库中心,用以碳足迹数据和碳认证的国际标准化发展;推动平台碳标签和碳认证流程规范化,推进长三角共同认证联盟签署区域合作协议,加快规范化,完善监管机制;鼓励央企、权威环境咨询机构达成合作,扩充碳足迹数据库范围。
(二)多层次打造碳中和产业园,助力制造业实现跃迁
以基础材料突破实现上下游产业跃迁。依托吴淞材料实验室对高性能储能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应用方向的研发,从基础材料创新突破制造业困局;瞄准市场需求和行业技术难关,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适应性和转化率。推进绿色能源产业落户碳中和产业园区。整合绿色能源企业,以“零碳”园区为导向,改造园区绿色电力设施;拓展园区电力和水等能耗监控技术;在碳中和产业园内布局新能源,引聚氢能产业链集成落地。打造宝山绿色产品新名片。建立绿色低碳产品清单,讲好宝山低碳故事,丰富宝山低碳文化。选取市场广、话题高的宝山本土产品,打造绿色低碳制造转型产品专项,为宝山绿色产品名片增添新履历。
(三)绿色服务行业做东风,赋能供应链体系全面建设
注重对绿色服务型企业的招引和产业聚集。对招商中给予服务型企业租金优惠和资源倾斜的园区提供绿色政策支持;对在综合性绿色服务上得到认证的宝山企业提供专项贷款,创新开发灵活、可持续的绿色金融产品。推行绿色运输理念。鼓励支持企业配套绿色物流,采取“区域订单整合+共同配送”模式,提高车辆满载率;鼓励物流企业投入使用新能源车辆,推动低碳化现代运输体系。发挥绿色低碳服务型企业作用。提供“一企一策”方案,依靠碳足迹核算服务,精准制定能源管理方案和减排技改目标;通过绿色咨询、绿色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数据分析助力企业决策,加快出口需求企业完成国际碳足迹报告、碳认证、EPD报告等,无惧国际贸易“绿色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