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康复医疗体系现状调查及建议

来源:区政协  时间:2013年01月18日 16:02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将以传统的关注医疗救治逐步向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综合模式转变。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大量老年病、慢性病、各种生活功能障碍、各种残疾等,正成为当前社会所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为此,区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实地走访了金惠康复医院、一钢医院,深入杨行、淞南、月浦、张庙等街镇社区了解实际情况,通过举行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区康复医疗现状,提出建议如下:

  一、我区康复医疗体系的现状

  (一)康复功能已逐步完善。近几年来,宝山区在发展卫生事业、建立医疗联合体的同时,在康复医疗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一是由中冶医院转型的金惠康复医院已形成规模。该院科室种类齐全,专业人员较多,至今已收治来自本市各区的700多名康复病人。二是二、三级医院都建立了康复科,全区已开设900张康复病床,各级医疗机构运用中医传统疗法为各类病人提供康复治疗。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老年护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已开展康复工作,颇有成效。四是卫生和残联等部门联手合作,为残疾人辅助配备器具,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康复需求正日益加大。一是宝山区的老龄化水平在全市范围内较高。统计数据反映,宝山区201160周岁以上老人约20.9万,占户籍人口数的23.6%,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多数伴随众多躯体疾病,康复医疗事业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巨大需求。二是随着慢性病发病上升,康复病人收治逐年增加。2011年全区收治脑卒中、肿瘤、四肢创伤、脊柱损伤、颅脑外伤等需要康复的病人20200人次。这些病人在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等不同阶段,都需进行不同形式的康复治疗。三是各种疾病的手术恢复期需要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的家庭成员患有包括脑卒中、骨折、关节病、糖尿病足等多种需要长期进行康复治疗的疾病。这些病人目前大多由家属照料,缺乏正规的康复治疗。40%的人几乎不外出。调查对象希望能够提供住院、门诊、居家等多种形式的康复治疗,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四是随着我区的大型居住区的建设,将有更多的人口导入我区,这将带来更多的康复医疗的需求。

  二、目前我区康复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康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从注册数据分析,全区28家医疗机构中,仅14家注册了“康复医学科”,注册率仅为50%。在10家二级以上的医院中,只有5家注册了“康复医学科”。我区目前仅有一家金惠康复医院,该院位于月浦地区;另一家一钢医院正在转型过程中。从目前看来,要满足收治全区的康复病人需求较为困难。按照卫生部及上海市卫生局文件规定,一、二、三级医院注册康复科使用面积都有明确规定,目前,我区大部分医疗机构达不到以上要求,需要调整和改造。由此看来,康复医疗机构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二)康复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全区从事康复的医技护总人数196人(金惠康复医院108人,占55.1%),其中康复医生84人,康复治疗师80人,康复护士32人,而且大部分集中在金惠康复医院,其他几所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中医和理疗人员非常缺乏。很多医院只是由几位转岗的护士在做设备理疗,不会使用康复功能治疗设备。许多医院连多点注册的医生人数资格都没达到。目前,我区相关专业的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还不多,从内部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需要一定的周期,从外部引进相关的人才充实我区康复医疗队伍一时还存在困难。按照每1万人口需配备5名康复治疗师的国际标准,现以目前我区实有人口(约204万)计算,我区康复医生缺口约188人,康复治疗师缺口约940人,康复护士缺口约564人。

  (三)康复专业设备和场地明显不足。由于目前各家医院的康复科都不是重点学科,相应的场地、设备、资金投入都不足。专业的康复设备指的是各种肢体功能训练、有氧运动训练、精细功能运动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言语功能训练、物理治疗设备、中医熏蒸治疗等,但我区大部分医院既没有以上康复功能训练设备,也没有机能评估的设备。

  (四)康复分级双向转诊尚未有效建立。一方面由于看病难、住院难问题时刻困扰着卫生系统,二、三级医疗机构人满为患。另一方面,有限的医疗资源被康复病人占据。这些病人往往仅需要进行护理和康复治疗,但由于缺少专业的康复机构,无法转出医院。因此急需加快建立覆盖全区的三级康复医疗网络。

  三、发展我区康复医疗事业的对策建议

  卫生部已提出,“十二五”时期加强康复医疗工作应成为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上海市六个政府职能部门又出台了“关于鼓励本市部分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功能转型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也对加快上海康复医疗事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最近召开党的“十八大”,特别关注民生问题,强调“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宝山作为上海市康复体系建设试点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已经将康复医学发展和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公立医院改革总体目标,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向市卫生局提出申请,计划投资1.49亿元,将一钢医院整体转型为一所集康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康复医院,目前已获得市卫生局批准并被冠名为“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为实现区委提出的“民生保障好”的目标任务,推进我区的康复医疗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筹规划,重点推进

  要在完善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推进。首先,要针对本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居民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并结合我区的大量人口导入的实际,切实制定好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康复医疗资源的配置规划。将这些规划布局和每年的实施计划、具体措施列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其次,要抓住重点,特别是抓好一钢医院向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转型建设。规划要早、起点要高、思考要深,按照卫生部和市卫生局的要求,将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建成专业化、高水平、国内一流的康复医院,以此带动我区康复医疗事业的总体发展。

  (二)盘活资源,积极探索

  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力。首先,要明确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医学功能职责。在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强化康复医学科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康复医学能力建设,在北片金惠康复医院要发挥其辐射宝山的作用,并在政策上对这家企业医院给予支持。其次,建立康复医学的有效运转模式,包括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鼓励符合条件的病人合理地流向康复机构,既解决了病人的后顾之忧,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二、三级医院住院难的问题。

  (三)完善机制,外引内育

  加快康复医学人才引进、队伍培养和学科建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康复医学急需的专业人员区有关部门要有特殊政策,加大力度,吸引各地区的优秀人才进入本区,确保第二康复医院建成时能够正常运转。其次,为缓解当前人员紧缺的矛盾,采取对现有人员转岗培训和扩大应届毕业生招聘等措施,并依托区内现有的康复医疗机构,开展康复医疗标准化服务示范培训,以满足当前康复医疗事业的人才需求。

  (四)多方配合,协同推进

  发展康复医学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建议财政、发改、人保同区卫生行政部门一起,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对不同层级和不同康复阶段实行不同的医疗保障政策,用经济手段调整康复医疗服务的供给和利用。财政部门要落实相关资金,确保加大投入;医保部门要充分考虑本区医疗卫生单位康复和护理服务的特点,调整完善医保预算管理办法;人保部门要在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方面予以支持,并根据康复医疗人员紧缺的实际,在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残疾人联合会要在残疾人康复治疗的设施配套、辅具配送等方面予以支持,制定并完善残疾人积极参与康复治疗的政策;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康复医疗的认识,形成各方支持康复医疗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们希望宝山在今后的几年,通过康复医学的发展,在延长人群寿命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我们也相信,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的康复医疗事业一定会取得长足的发展,这也是宝山人民共同的期盼。(宝山区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